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证更佳的浏览体验,请点击更新高版本浏览器

以后再说X

欢迎访问广东泛亚电竞·(中国)官方网站有限公司网站!

图片名

全国订购热线:
020-88888888

活动公告 公司新闻 健身指南 器材保养 常见问题

扬泛亚电竞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解读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3-08-01 02:09:29 次浏览

 泛亚电竞国务院制定全民健身计划,明确全民健身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保障等内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全民健身为国家战略,关系全民健康,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习强调,“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工作的根本方针和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前夕,习专门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构建更高水平

  泛亚电竞国务院制定全民健身计划,明确全民健身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保障等内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全民健身为国家战略,关系全民健康,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习强调,“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工作的根本方针和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前夕,习专门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建成体育强国”明确写进了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发挥全民健身的综合价值与多元功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体育健身需求,开创扬州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新格局,为

  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程度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把“好地方”扬州建设好、发展好的重要支撑。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根据《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江苏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和《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到2025年,以争创全动健身模范市为契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更加亲民、均衡、充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初步形成具有“扬州标识”的全民健身样板。

  ——城乡居民体质更加强健。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到43.5%,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达到94%。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2%以上,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左右。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5%以上。

  ——健身设施网络更加完善。形成供给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6平方米以上,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1块。实施全民健身设施提质增效工程,进一步提升设施管护水平,全民健身设施完好率保持95%以上。

  ——全民健身服务更有品质。建立完善覆盖广泛、便于参与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人民群众运动健身意识进一步提升。广泛开展群众喜爱的健身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强化安全规范,推进健身活动品牌化、特色化。构建完善体卫融合的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务体系,实现科学健身指导广泛普及、智慧健身应用方便快捷。

  ——全民健身组织更加健全。体育社会组织治理能力不断加强,全市5A级体育社团保持10个以上,体育社会组织逐步成为社会治理的新生力量。形成扬州科学健身四级体系,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超省均,每年培养持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双证人员500名以上。

  ——体育产业发展更具动能。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带动扬州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300亿元,复合增长率高于全市服务业平均水平,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6%以上。

  强化全民健身顶层设计,围绕争创全动健身模范市,形成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推进、社会动员有力、群众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发展格局。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政府年度民生实事和重点工作,融入文明城市创建、健康扬州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等工作。构建扬州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制定出台本地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健全市县两级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落实关于体育设施、赛事活动、融合发展方面的系列政策文件,夯实全民健身政策基础。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合作,整合优势资源,推动开展行业人群全民健身活动。加快完善激励机制,引导社会组织、市场主体等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1.优化场地设施总体布局。各地制定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明确年度目标任务,促进全民健身设施合理布局。围绕健身设施配置更加合理、均衡、智慧,组织开展调查评估,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增加有效供给,解决突出问题。系统梳理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城市路桥附属用地、厂房、建筑屋顶等空间资源,制定并向社会公布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非体育用地、非体育建筑目录或指引。优化生态及体育休闲公园布局,遴选15个公园布局更多全民健身、科学健身设施,改造提升功能,加大智慧体育设施配套力度,提升运营质效。优先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小型足球场等设施,推动新型健身路径建设。推进建设仪征旅游1号公路、广陵区环洲1号公路和生态科技新城环岛公路特色健身步道,推动建设沿大运河步道或骑行道。新建健身步道总里程300公里以上,足球场50个以上。推动新建轮滑、水上等新型户外运动公共体育服务设施。推进“10分钟体育健身圈”城乡一体化,以党群“同心圆”工程实施契机,推动村、社区配备更高标准体育设施,加强儿童、老年人适龄化健身设施建设。全市新建居住区和社区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面积不低于0.3平方米执行,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各地要组织体育部门全程严格把关。

  2.提升场地设施营运效率。开展室外健身设施专项清理行动,出台《扬州市公共体育器材规划建设和管护办法》,在广陵开展公共体育设施管护纳入社会治理网格管理试点,在宝应开展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管护体制机制改革试点,进一步健全管护制度,提高管护成效。加强对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使用的督查评估与培训指导,提升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加大向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开放力度,在扬州市游泳健身中心开展省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使用综合试点,推进场馆“改造功能、改革机制”,探索优化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绩效管理方式,推动10个以上大型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合理设置场馆应急避难(险)功能转换预案,发挥“平战”两用功能。做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推动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设施及机关、 企事业单位内部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

  新建健身步道300公里以上(各县(市、区)新建40公里以上,各功能区新建20公里以上)

  提升生态及体育休闲公园质效,遴选15个公园(各县(市、区)遴选2-3个,各功能区遴选1-2个)布局更多全民健身、科学健身设施,改造提升功能,提升运营质效

  各地新建居住区和社区严格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

  1.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供给。构建和完善覆盖广泛、便于参与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打造群众喜闻乐见、富有特色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常态化举办“三大球”赛事活动,以宝应创成国家县域足球典型为契机,推动县域足球推广普及。开展游泳、健步走、广场舞等普及性群众健身活动,培育空竹、太极拳、健身气功、风筝、舞龙舞狮等传统性民间赛事,推广击剑、轮滑、电子竞技、魔方等新兴时尚类体育赛事,发展线上体育活动或智力体育活动。定期举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综合性全民健身运动会,广泛开展各类单项体育赛事活动。各级行业主管部门要强化职责,鼓励支持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举办职工赛事活动,普及工间操、广播操、健身气功等健身活动。加强老年人、残疾人、农民等群体的健身服务,创新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办好老年人体育节。推进体育健身活动进社区、进楼院、进家庭,组织小型多样、家门口的“社区运动会”,引领推动社区体育健身活动普遍化、常态化、多样化。实施“社区体育家园示范工程”,试点建设省级“体育家园示范社区”。推动体育社团每年牵头组织规模体育赛事活动600项次以上。加强少数民族体育工作。

  2.打造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依托扬州地方人文、资源和发展优势泛亚电竞,打造有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的品牌健身赛事。积极举办承办省级以上高水平品牌赛事活动,精心组织元旦长跑、全民健身体育节、“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月”、“行走大运河”等主题赛事活动,广泛开展新年登高、庆祝毛主席“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题词纪念日活动、冬季运动推广普及等主题示范活动。品牌化打造环高邮湖自行车越野赛、仪征市城市龙舟公开赛、江都区国际龙狮邀请赛、邗江中华垂钓大赛等自主IP品牌赛事,使“一县(市、区)一品(多品)”赛事真正成为各地的名片。联合打造长三角、大运河、南京都市圈、宁镇扬等区域融合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支持各级体育社会组织打造具有行业特色、连续举办的具有品牌效应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遴选部分重点品牌赛事、系列赛事或活动列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目录。

  3.优化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管理。以高质量管理提升赛事服务水平,对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进行科学的赛前控制、赛中监督和赛后评估,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和问题处理机制,规避赛事活动风险。持续抓好疫情防控和赛事安全工作,落实监管责任,建立健全指挥体系和工作机制,围绕组织运营、疫情防控、应急救援、安全管理服务保障泛亚电竞、地质条件、气象因素等内容,周密制定赛事组织、医疗保障、赛事防控工作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以“互联网+赛事活动”为载体,举办网络赛事及线上推广活动,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联动的办赛新模式,积极引导各级各类体育协会、机构和平台,探索建立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常态运行模式,推动新型互联网体育活动的发展。

  1.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强化各级体育总会枢纽功能,加大体育社会组织向基层延伸覆盖,鼓励乡镇(街道)按照“1+X+Y”(“1”是指体育总会,“X”是指多个运动项目类体育社团,“Y”是指多个人群类体育社团)的模式建设体育社会组织网络。促进各级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化、社会化、实体化和专业化建设,鼓励其参与A级社团评估,各级体育总会对其加大年度工作评估,引导社团依法依章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各县(市、区)分别创成一个以上的5A级体育社会组织,符合参评条件的市属体育社团5A级占比达到20%。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全民健身服务,繁荣以俱乐部联赛为主体的群众赛事活动,对新兴时尚项目的体育协会进行孵化。推进体育社团“百团万员进网格”活动,参与基层网格社会治理。建立健全体育社团功能性党组织,强化新形势下党对体育社会组织的领导。

  2.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团队。深化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制度改革,扩大队伍规模,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加强对不同人群运动预防和促进健康方案的研究与推广,大力支持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建设。支持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加强自身建设,运用各级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指导员信息化登记、管理。完善奖励激励评价机制,持续实施指导员等级培训和技能培训,提升指导员的技能和水平。

  3.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效能。充分调动各类资源,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高密度、多渠道、通俗易懂地把科学健身知识和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打造“体育文化进万家 科学健身惠民行”科学健身宣传普及品牌活动,指导群众科学锻炼。积极组织社会各界体育爱好者、专家创编简便易行、科学有效的居家健身方法,推动群众科学健身水平持续提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打造科学健身指导平台。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颁发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育运动水平等级标准证书,推广业余锻炼达标制、段位制、等级制等荣誉体系。每年开展扬州市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分析城乡居民体质状况,按年度形成《扬州市国民体质状况分析报告》。推广全国统一的“运动银行”制度和“个人运动码”,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社会氛围。

  4.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积极构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网络体系,推进群众需求与志愿服务的有效对接,鼓励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大学生等具有体育技能与知识的专业人员参与全民健身宣传和科学健身指导等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和支持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结合自身行业特色,打造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品牌活动。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志愿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开展全民健身志愿者评优评先活动。

  1.深化体教融合发展。对照《扬州市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构建新时代具有地方特色的体教融合新机制。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通过“教会、勤练、常赛”的方式,教育体育部门联合开展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体育活动。整合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特色学校,持续推进青少年体育训练“5621”计划,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发展新局面。开展“阳光体育”联赛,鼓励幼儿园举办亲子运动会,加大高校体育竞赛组织力度,重点培育大中小学生篮球、排球、足球、游泳、田径项目精品赛事,建立统一规范、相互补充的青少年体育竞赛制度。

  2.推动体卫融合发展。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出台《进一步深化体医融合工作的实施意见》,不断深化体育与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完善体卫融合四级服务体系,以扬州市体育康复医院成为江苏省运动促进健康中心试点单位为契机,提升体育康复医院在全民健身指导、赛事医疗保障、运动康复医疗、体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县(市、区)体医融合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推动乡镇(街道)依托文体服务中心、卫生院等单位建设运动促进健康站,推动城乡社区依托全民健身指导站、文体活动室、体彩销售点、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等单位,建设运动促进健康点。建设市体卫融合专家库,每年培养持社会体育指导员、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双证的人员500名以上。开展系列运动促进健康活动,征集志愿者开展慢性疾病运动干预研究和服务。将体卫融合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提升基层群众身边的体卫融合服务水平。推动搭建扬州市运动促进健康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线上线卫融合服务。

  3.推动体旅融合发展。服务长江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等战略,依托扬州体育、文化、旅游、园林等优势,借助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品牌效应,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赛事,重点筹办好2022年世界田联半程马拉松锦标赛,持续提升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的办赛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办好大运河城市足球精英邀请赛、中国钓鱼节中华垂钓大赛、城市龙舟公开赛等赛事,打造大运河扬州段高品质的体旅融合赛事品牌,形成以马拉松、骑行、定向越野、水上项目等为主体的系列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推动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十四五”期间新增1个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城市,1-2个体育服务综合体,1-2个体育产业特色鲜明、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体育休闲方向特色小镇。建设一批体育精品路线和旅游目的地,建设完善相关户外设施,拓展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培育户外露营、水上运动、民俗项目、文化运动等体育旅游新业态。

  4.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健身服务业与康养、旅游、医疗、经贸、会展等产业形态的融合力度,推出一批体育特色鲜明、业态多元的体育服务综合体,促进健身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融入长三角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沿江体育产业联盟,推动健身服务产业协同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健身休闲示范区和健身休闲产业带。推动体育制造业集聚集约发展,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打造宝应曹甸镇文体教玩具集聚区、邗江“杨寿-甘泉-西湖”片区泛亚电竞、江都小纪镇富民文体产业园区、江都武坚体育产业集聚区等精品体育产业集群,形成具有扬州特色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打造一批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单位和示范项目,探索促进体育消费的创新性举措,扩大健身消费券发放规模,持续推进体育消费提质扩容。鼓励健身俱乐部推广线上线下复合运营模式,增强抗风险能力。规范体育培训市场,提高体育培训市场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健身、体育培训等健身服务业的市场监管。

  5.推进全民健身数字化发展。推动规划建设公共体育服务平台,通过专业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移动服务终端(APP)等,为群众获取体育信息、健身场馆活动预定、参加赛事活动、预约健身服务、选购体育用品、加入体育微社区(运动圈)等方面提供在线服务。推进实施公共体育场馆信息化建设,提升体育场馆服务功能和运行效率。推动全民健身设施、器材智能化升级,推广使用智慧健身设施,到2025年,每个县(市、区)、功能区至少有5处智能化室外健身路径。支持线上和智能体育赛事活动,开展智能健身、云赛事、虚拟运动等新兴运动。

  加大全民健身宣传普及。倡导全民健身,大力宣传全民健身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力方面的积极作用。讲好全民健身故事,全媒体、多角度宣传全民健身工作,广泛宣传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科学健身指导、群体赛事活动中涌现的全民健身典型人物、典型团队、典型事迹等。发挥体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提升扬州软实力方面的独特作用,推进“十大体育新闻和最美体育人”评选活动和“体育文化进万家 科学健身惠民行”活动精品化建设。加强体育文化与旅游休闲、传统节庆和地域特色文化项目融合发展,推动武术、龙舟、围棋、健身气功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去”。以举办2022年世界田联半程马拉松锦标赛为契机,加强与世界田联等国际体育组织的交流合作,扩大扬州在国际体育事务中的影响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坚持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各级政府全民健身工作主体责任,各级党委政府把全民健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各地要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工作领导机构,完善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多部门协同推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大格局。加强部门协同,推进体卫、体教、体旅、体育与社会治理等深度融合发展。

  (二)加强经费投入,强化政策保障。各级政府要统筹规划全民健身设施用地,将公共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依法依规办理用地手续。加强公共财政经费保障,统筹安排体彩公益金,落实财税等各项优惠政策,发挥各类专项资金和引导资金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经费投入机制。

  (三)健全评价体系,推动持续发展。将全民健身相关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健康扬州、文明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等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市、县(市、区)两级政府对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落实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结果纳入健康扬州考核范围。积极参与省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运动促进健康机构、公共体育设施等标准制定工作。

  (四)强化安全保障,营造良好环境。扎实做好体育健身活动的安全保障,严格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各类风险防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场馆运营、赛事活动等安全风险防范工作,确保达到防疫、应急、疏散、产品质量和消防安全要求。压紧压实各级责任泛亚电竞,建立健全体育安全应急管理、风险防控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体育公共事件应对能力。

图片名 客服